平鲁区:舞动非遗之光 传承文化之魂
踢鼓秧歌,作为平鲁区的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。为了?;ず痛姓庖环且殴灞?,平鲁区通过举办培训班、开展文艺演出、邀请老艺人传授技艺等方式,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,让踢鼓秧歌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薪火相传。
培训班里,学员们手持扇子、彩巾等道具,随着激昂的鼓点翩翩起舞,充分展现出踢鼓秧歌的独特魅力。平鲁区踢鼓秧歌协会会长仝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“我们常年免费培训学员,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传承非遗?!?/p>
踢鼓秧歌流传于朔州地区,尤其以平鲁区最为盛行,表演形式包括大场子、小场子和过街场子三种,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演特点和风格,因此吸引了众多学员积极参与。学员贾浩杰说:“不仅学到了很多非遗知识,还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踢鼓秧歌在我们年轻人一代继续传承下去?!绷硪晃谎г倍畔嘁菜档溃骸胺岣涣宋颐堑囊涤嗌睿土读松硖?,大家相处也挺愉快。在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,自己也有了一些教学经验,学好以后可以传递给其他人。”
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发展。近年来,平鲁区高度重视非遗?;び氪泄ぷ?,坚决落实非遗保护责任,坚持“?;の?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原则,统筹推进非遗研究、?;?、传承、传播工作,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?;ぬ逑怠L吖难砀?,这一蕴含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非遗项目,正在平鲁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,成为了平鲁区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。平鲁区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将进一步加大非遗?;すぷ骱痛辛Χ?,不断探索创新保护模式,让平鲁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,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(记者 丰慧 张一波 朱怡)
版权声明: ① 凡本网注明“稿件来源:朔州文明网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朔州文明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朔州文明网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 ② 本网未注明“稿件来源:朔州文明网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朔州文明网”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朔州文明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