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县石庄村:留住乡愁文脉 绽放文明之花
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,乡风文明是灵魂,文化传承是根基。近日,朔州市应县下社镇石庄村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,在创建“全国文明村镇”中被评为2025年第七届“全国文明村”。其中,乡愁记忆馆作为传承文化、凝聚人心的重要载体,成为当地文明创建的一大亮点。
在应县下社镇石庄村的乡愁记忆馆,所有的农具都是由村民们自发捐献的。透过这些斑驳的记忆,我们看到了祖辈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与坚韧。其实这里珍藏的不仅仅是过去,更是石庄村人淳朴的乡风和互助的精神。正是这些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,组成了石庄村最深厚的文明底蕴。
推开应县下社镇石庄村的乡愁记忆馆木门,时光仿佛在此凝固:锈迹斑斑的农耕器具、带着岁月痕迹的老家具、斑驳的木犁……1500余件老物件有序陈列,诉说着村庄的沧桑变迁。
应县下社镇石庄村村民石银说:“我为石庄大队乡愁馆捐的东西够五六件,祖辈给我们留下来就是让后面的年轻一代人记住这个事情,激励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?!?/p>
乡愁记忆馆不仅是老物件的陈列室,更是乡风文明的传播阵地。如今,石庄村已将乡愁记忆馆列为当地青少年课外实践教育基地,让孩子们在参观中了解家乡历史,增强文化认同感。
应县下社镇石庄村监委会主任王良存说道:“乡愁记忆馆的根本意义在于能够引导广大青少年艰苦创业,使他们真正了解过去,了解以前我们祖先的奋斗精神和文明精神。它可以教育我们现在的青年积极学习、好好学习,为祖国作更大的贡献。”
文明之花不仅要在乡村文化上落地生根,更要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“催化剂”。近年来,石庄村依托土地资源,大力发展设施农业,通过规?;⑿б婊?、产业化发展,稳步推进日光温室大棚建设,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。如今,村民们在家门口端稳了“致富碗”,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,真正让文明之花绽放在乡村发展的每一处角落。
应县下社镇石庄村监委会主任王良存表示,乡风是维系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。在接下来的工作中,石庄村将不断巩固文明村镇建设的成果,继续以“西红柿第一村”为主题,扩大“石庄村建设农业园区”,以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合作模式,以经济效益反哺文化,把提升村民的幸福感作为初心使命,把文明村建设作为摘取硕果的重要动力源,让石庄村乡风更加文明,环境更加宜居,村民更加幸福。(张智宙 马富瑞)
版权声明: ① 凡本网注明“稿件来源:朔州文明网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朔州文明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朔州文明网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 ② 本网未注明“稿件来源:朔州文明网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朔州文明网”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朔州文明网联系。